金庸是一个符号,很吸引人眼球的。他笔下的江湖情仇,令无数人为之沉迷,但也被某些人视为文坛圣地的不容之物。此前,金庸作品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,从“市井江湖”走上“大雅之堂”,曾掀起了争议的波涛。
最近,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。金庸武侠小说《雪山飞狐》替掉《阿Q正传》,余华小说《许三观卖血记》替掉《陈焕生进城》,海子诗歌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则替掉《孔雀东南飞》,让人注意的是,在这套教材的推荐选修课部分,收入了一篇《新鲜的网络语言》。这次语文课本大换血,力度极大,当代作品大量涌现,旧式传统篇目则淡出视野。
我们认为,《雪山飞狐》替掉《阿Q正传》,只不过是教材换血中的一个内容具象,我们不应迷失于金庸“眼球效应”,而应将之纳入系统的教材改革视野中来讨论。
语文作为人文学科,应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语言环境中,来得到审美愉悦与精神教益。然而,过往的语文教材,内容单一,枯燥无趣。且不说,有许多篇目,与政治、历史课本的内容,并无二致,就连许多文学作品,也都离我们这个时代太过遥远,道德说教色彩极其浓重。在这样的语境下,语文教学备受诟病,语文教师也大叹教学是 “戴着镣铐跳舞”。
而此次北京高中语文教材换血,实际上就是教育改革大背景下,课改的必然跟进。不难理解,以余华小说《许三观卖血记》替掉《陈奂生进城》,是前者更能提供文本的艺术张力,更能表达深切苦难的悲悯情怀。而《陈焕生进城》不论是其时代背景,还是文学审美以及道德说教,相对今天的学生来说,太过生且缺乏吸引力。同理,海子诗歌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替掉《孔雀东南飞》,是前者更能提供文学的审美感知,更易于提高人的品质境界,而后者反映的封建礼教问题,中学教材中太过泛滥。
在教材改革多元化的视角下,我们看待此次教材换血,就不会只被金庸遮望眼。金庸武侠小说替掉《阿Q正传》,从本质上讲,本质是多教材多元化的一种自然呈现,由此去比较金庸与鲁迅作品谁优谁劣,太可不必。毕竟,中学教材里的鲁迅作品,从不匮乏,补充一篇深受武侠迷喜爱的金庸小说,是对教材内容的丰富,能更好满足不同口味读者的审美需求。此外,收入了一篇《新鲜的网络语言》,也是服务于教材多元化、时代化的需求。
几千年的中国文学,精彩华章不胜枚举。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,提高他们的审美愉悦能力,为他们打好学生语文修养和人文精神底子的东西太多。令人遗憾的是,我们过去的教材,板起面孔,很难让学生爱上阅读、亲近阅读,甚至吓跑了他们。从本质上讲,就是教材编写不尊重学生的口味需求,不尊重教学需要,最终导致缺乏审美功能,缺乏人文精神。
北京语文教材换血,更注重时代元素,更关注人文精神,更强调教材内容的多元化,这实际是对现行语文教材多元化、多样化的一次有益探索。现在我们关注的是,它能不能产生某种引领价值,催发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,从所谓的政治、历史教学中走出来,从过度的政治导向与道德说教中摆脱出来,来还原语文作为汉语言教学,作为文学审美的本质功能。
而做到这一点,显然要加大对现行教材编写与审定体制的改革力度,来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由教育行政权力包办教材的编写与审定的弊端,也只有打破教材编写权力垄断,教材才能尊重学生的审美口味与一线教师意愿,真正实现多元化。那时,对于像金庸武侠替掉鲁迅小说这样事,也就不会产生一片惊愕了。
评论